我国工业品行业经过几十年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,工业经济已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状态,市场态势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。早在90年代初,中国工业消费品就开始出现买方市场的苗头,近年来也有很多工业生产资料开始供应过剩;建国以来一直呈现瓶颈状态的能源、原材料、交通、通讯等基础设施等也相应出现供给过剩的局面,致使企业产销率下降,库存商品和工业生产设备的闲置率上升。目前,我国的工业品市场正处在转型过程中,具有典型的转轨市场的特点:
1.市场规模巨大,发展变化较快;
2.相关的经济政策具有多变性;
3.市场秩序比较混乱,存在过度竞争问题;
4.存在地区差异、体制差异、行业差异和营销水平差异。
面对当前的市场现状,中国工业品企业要想实现相对同业的竞争优势,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,提升营销管理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。当前我国工业品的营销主要存在两种模式:
一是传统的营销模式:在传统的工业品营销体系中,供应商对所有使用某种产品的厂商都提供单一的产品,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初期,市场发展很不成熟,大多工业品供应厂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销售,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再进行细分,或只是简单地根据客户档次高低进行细分,然而由于供货厂家相对较少,采用这种营销模式,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利润空间;
二是基于行业研究的工业品营销模式。基于行业的工业品营销,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品营销模式,它研究客户所处行业的特征与需求,并针对不同应用行业,推出适合的产品与服务,之后通过推广、定价、渠道管理、公共关系等一系列的营销组合来对产品进行销售。新营销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重视了客户的细微需求,并对客户进行了细分,针对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相对应的适用的产品与服务。
结合当前我国工业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业品营销的特点,企业在实施营销的时候需要正确认识何为营销,把营销当作是门科学,以人员推销为核心,采用立体推销方式,强化服务营销和技术营销,注重培育自己的工业品牌,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。